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

 

汉字
字源
(zhào兆)直少切

說文:“召,也。从口,刀聲。”

【釋形】

召,甲骨文,金文形體繁多,可亦與甲文同,主要有繁、簡兩大類之分。簡體與甲文同,从匕,从口會意。匕,表示勺匙,口,表示盛器。會為執勺匙於“口”內挹取飲食,卽是“招”之初文。

繁體如四祀其卣等字,从口、从匕、从酉、从臼、从鼎(倒文)會意。从匕、从口是“召”;,雙手,酉,卽酒,下从“鼎”之倒文,如同鄧伯氏鼎之“鼎”字之倒文(形略省)。構意為以雙手執持勺匙於盛酒器中舀取酒醬。古代人們很少飲冷酒,故从鼎(倒文),意為把酒器置于“鼎(倒文)”類之器上,在加熱酒,並鼎亦用於烹煮五味之饗食物,亦是古代帝王專用之器,故从鼎。

甲文五期有“”,隸作“”。此下部从“皿”,金文字下部从皿,其上部由从易作从“弜(番君召鼎字亦上部同)”,是蒸汽屈曲升騰之像,當是酒器(或壺)置於之“皿”,表示盛熱水之器,以加熱之酒。

又如龢爵二字,增从月(肉),構意更表明从酒、肉、鼎,从“召(从匕、从口)”會意,召亦聲,表示召(招)請賓客,設酒席,宴享客人。甲文又有(合集36640)上部左右為,該是金文从“”之來源。

金文龢爵字,不从鼎(倒文),而从“門”之倒文,猶“屰”是“人形”之倒文,亦來人之意。俗語有“門戶”之詞,是個雙關語詞,本指所居之“門窗”之戶。但其又用為所待客人與否,熱情招待意為“門戶好”,否則謂“門戶不好”,此北方俗語表意為若招待客人“門戶”不好,甚至謂不懂“人情世故”。故該字下从“門(倒文)”。史友甗伯害盉等字下部从,乃是“鼎”之省。例麥鼎史盄鼎之“鼎”字之上部與此形同。

【釋義】

1.zhào 直少切

(一)召喚,叫來。大鼎:“王召走馬令取卅二匹易(賜)大。”詩經·齊風·東方未明:“顛之倒之,自公~之。”又小雅·出車:“~彼僕夫,謂之載矣。”

(二)召請,召見,召集。逆鐘:“弔(叔)氏令(命)史召逆,弔(叔)氏若曰:‘逆,乃且(祖)考□政于公室,……’”漢書·高帝紀上:“愿君~諸亡在外者,可得數百人。”後漢書·順帝紀:“乃~公卿百僚,使虎賁羽林士屯南北宮諸門。”

(三)通“詔”。告,告誡。盠駒尊:“王乎(呼)師豦召(詔)盠。王親旨(詣)盠,……”玉篇:“召,告也。”楚辭·離騷:“麾蛟龍使梁津兮,詔西皇使涉予。”王逸:“詔,告也。”周禮·夏官·司士:“以詔王治。”鄭玄:“告王所當進退。”

(四)通“詔”。協和,輔助。大盂鼎:“今余隹令女(汝)盂紹(榮)(敬)(擁)德巠(經)。”“(夙)夕(紹)我一人(烝)四方。”周禮·天官·大宰:“以八柄詔王馭群臣。”“以八統詔王馭萬民”。鄭玄:“詔,告也,助也。”孫詒讓周禮正義卷二云:“經例凡言詔者,並以言語詔告相佐助之謂。”

(五)人名。召卣:“白(伯)懋父睗(賜)召白馬。”

2.shào 照切

(六)古地名。因以為氏名。召公奭的封地。五年琱生尊(大口尊):“琱生對揚朕宗君休,用乍(作)(召)公”。此銘之“召公”,李學勤先生琱生諸器銘文聯讀研究說:“‘召公’是召氏先祖康公奭。”(文物2007年8期)大史友甗:“大史友乍(作)召公寶彝。”甗銘之“召公”,西周史云:“詩經上所稱‘召公’和‘召伯’是有區別的,召公是指召公奭召伯是指周宣王召伯虎。”“西周金文中同樣有‘召公’和‘召伯’的區別。太史友甗……。召公召公奭太史友召公之子,被任命為太史。”文獻或作“卲”。說苑·貴德篇:“武王召太公而問曰:……太公出,卲公入。王曰:‘為之奈何?’卲公對曰:‘有罪者殺之,無罪者活之。何如?’王曰:‘不可。’卲公出,周公入。”廣韻:“卲公奭,為所滅,子孫以國為氏。”召公奭姓,封于,故稱。

【字例】

随便看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438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1 18:5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