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形】
,金文編0541號收之,云:“說文所無。”劉釗古文字構形學第十五章[16]釋為“發”,云:
(
簋)(.JPG)
)
平鐘字从弓从攴,金文編
作‘
’,以不識字列於攴部。按甲骨文發字作‘
’‘
’‘
’‘
’,或从弓从攴,與上揭金文形體形同,故可知‘
’‘
’‘
’也應釋‘發’。
簋之
字用爲人名,應改稱發簋,
平鐘發字就讀爲發,訓爲越、揚。
【釋義】
揚也。
叔之仲子平鐘:“中(仲)平善
(發)
(祖)考。”左傳·桓公二年:“聲名以發之。”註:“發揚此德也。”
【字例】
.JPG)
亙
耒簋
.JPG)
簋
.JPG)
叔之仲
子平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