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

 

汉字
字源
(diàn電)堂練切

說文:“奠,置祭也。从酋;酋,酒也。下其丌也。有奠祭者。”
 【釋形】
 奠,甲骨文 (163),象酒器擱置於其基上之形。下一橫畫表薦,卽墊酒尊之物,義為以酒祭祀神或祖先,古人以為祭奠能降福消災,帶來安定的生活,因以亦有定義。金文形亦上象酒器,下或為,或為丌,均表示酒尊置於基座之上。
 【釋義】
 1.diàn堂練切
 (一)設酒食而祭。卜辭:“貞:我奠,受年。”(合集9767)柬鼎:“王朿奠新邑。”詩經·召南·采蘋:“于以~之?宗室牖下。”
 (二)同“尊”。:“用乍(朕)文考釐叔(尊)。”奠,或讀尊(zūn),依銘例多作“尊彝”“尊(簋)”等。“尊”字的本義亦是祭祀奠酒。
 (三)定也。叔向父禹簋:“用(奠)保我邦我家。”訇簋:“不(丕)顯文武受令(命),則乃且(祖)奠周邦,……”奠周邦,卽奠定周國尚書·禹貢:“敷土,隨山刊木,~高山大川。”:“奠,定也。”
 2.zhèng直正切
 (四)通“鄭”。
 (1)地名。大簋:“王在奠(鄭),(蔑)大曆。”三年:“王在奠(鄭),鄉(饗)醴,……”參之(2)釋。
 (2)人名,亦國名。西周春秋金文中有兩個鄭國。①國。:“拜稽首,敢對揚天子不(丕)顯叚休令,用乍(作)朕皇考奠(鄭)白(伯)、奠(鄭)姬寶般(盤),其邁(萬)年子子孫孫永寶用。”李峰西周金文中的鄭地和鄭國東遷:“這篇銘文記載作器者康穆宮受賞,因此為其父母鄭伯鄭姬作器,紀念此事。”(據文物2006年第9期)金文編云:“奠,孳乳為,國名,姓,伯爵宣王厲王少子戰國時為所滅。”據史記·鄭世家記載,宣王(或多父)于宣王二十二年(前806年)受封于地,因此建立了鄭國。在今陜西華縣西北。因其位于鎬京(今陜西西安西南)東南,稱“南”。周幽王十一年(前771年),“犬戎殺幽王驪山下,並殺桓公。”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洛邑後,鄭武公徙都新鄭(今河南新鄭)。傳世的鄭義伯盨諸器及鄭子石鼎,可能就是姬姓鄭國之器。
 ②鄭國夨王簋蓋:“夨王乍(作)奠(鄭)姜(尊)簋。”鄭姜伯鼎:“奠(鄭)姜白(伯)乍(作)寶鼎。”說文:“神農姜水,以為姓。”姜水:卽岐水。在今陜西岐山縣西。漢書·地理志·京兆邑有“鄭縣”。臣讚:“穆王以下,都于西。”楊寬西周史說:“族始祖實際上有兩個,就是先妣姜嫄和始祖后稷。……姓的周族姓之族世代聯姻,太王(公亶父)之妻是太姜,遷居到周原時,是‘爰及姜女’的(詩經·大雅·綿)及(毛傳);武王之后是邑姜(左傳·昭公元年)。……在原始社會末期,兩姓該屬於同一個部落聯盟,直到西周時代,兩姓貴族的關係還十分密切。姜姓貴族原來出身于羌族姓的始祖相傳是伯夷,而山海經·海內經說:‘伯夷父生西岳西岳先龍先龍是始生氐羌。’……後漢書·西羌傳說:‘西羌之本,出自三姓之別也。’姓之族原來就住在靠近羌族地區。……根據水經·渭水註岐水東經姜氏城,南為姜水姜水東注雍水姜水雍水的支流,雍水又是渭水的支流。姜氏在今陜西扶風東。”
 (3)國名。盛季壺:“奠(鄭)右□,盛季壺。”此器為戰國晚期器,韓國自遷都于新鄭之後,亦襲其名稱。見史記·韓世家
 【字例】
 


 

叔向父禹簋


 


 

曶 鼎


 


 

康 鼎


 


 

免簠二


 


 

奠姜簋


 


 

鄭牧馬受簋蓋


 


 

鄭伯筍父甗


 


 


 


 

曾子斿鼎


 


 

鄭鄧伯盨


 


 

叔上匜


 


 

盛季壺


 


 

富奠劍

随便看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438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6 9:2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