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因,就也。从囗、大。”
【釋形】
因,甲骨文、,象人就臥于茵席上之形。從壺器銘字看,應爲从“大”卽人。甲骨文字典:“从囗,从,囗象方席,爲之訛,象茵席編織紋,故為茵之初文,與()初本一字,後以形訛,遂分為二字。”金文與甲文形同。高鴻謂,“加石省聲作,後復變為,从巾石聲,又變作席……後世更於因上加艸以示竹製作茵……”
【釋義】
(一)副詞。于是,因此,就。鼎:“因付氒(厥)且(祖)僕二家。”中山王壺:“因(載)所美,卲皇工。”穀梁傳·僖公二十八年:“天子免之,~與之會。”史記·高祖本紀:“秦軍解,~大破之。”
(二)人名。陳侯因敦:“皇考孝武公大慕克成,其惟因揚皇考。”陳直云:“史記·田(敬仲)完世家作‘因齊’,為桓公午之子,卽齊威王,與史正合。”又案云:“‘因’當為‘嬰齊’之同音假借字。春秋以來,如楚公子、鄭公子皆名‘嬰齊’,蓋取嬰兒齊齒之義。沿至西漢名‘嬰齊’者尤為普徧,如史記·(扁鵲)倉公(列)傳有‘齊中大夫嬰齊’,(史記·南越列傳)南越文王子名趙嬰齊,漢書·藝文志道家有‘郎中嬰齊十二篇’……西安漢城遺址出土有‘臣嬰齊’等封泥,皆可證也。”
【字例】
鼎
陳侯因敦
陳侯因戈
中山王壺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438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