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夕,莫也。从月半見。凡夕之屬皆从夕。”
【釋形】
夕,甲骨文
、
,象半月之形,金文亦與甲文同。孫海波甲骨文錄考釋:“卜辭月夕同文,惟以文義別之。”徐鍇繫傳:“(夕)月字之半也。月初生則暮見西方,故半月為夕。”西周金文多以半月中不加點(
)為夕,但亦有於半月中加點者。說明夕、月二字還沒有徹底分化。傍晚,太陽落土,天色黃昏,夜幕來臨,從傍晚到星出這段是“莫”,卽暮;夕亦表示傍晚、日幕、黃昏,可也用之爲夜晚。
【釋義】
(一)夜晚。卜辭:“今夕師亡(無)禍,寧。”(英二五二七)詩經·小雅·頍弁:“樂酒今~,君子維宴。”
(二)傍晚,與“夙”、“朝”相對。大盂鼎:“
(夙)夕
(召)我一人
(烝)四方。”史
簋:“
古(故)
(于)彝,其于之朝夕監。”尚書·大傳:“歲之夕,月之夕,日之~。謂臘為歲夕,晦為月夕,日入為日~也。”
【字例】
.JPG)
大盂鼎
.JPG)
師
鼎
.JPG)
鼎
.JPG)
仲殷父簋
.JPG)
毛公
鼎
.JPG)
應公鼎
.JPG)
秦公鐘
.JPG)
秦公鎛
.JPG)
中山王
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