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象,長鼻牙,南越大獸,三年一乳,象耳牙四足之形。凡象之屬皆从象。”
【釋形】
象,甲骨文、,金文與甲文同,似長鼻巨齒大象之形。戰國金文鄂君啓車節字,上部像“象”頭之形,下部軀體从肉,成為會意字。
【釋義】
(一)獸名。陸地上現存最大的哺乳動物。卜辭:“王曰:吉。隻(獲)象七、雉三十。”(合集37365)“賓貞:以象侑且(祖)乙。”(合集8983)左傳·襄公二十四年:“∽有齒以焚其身,賄也。”
(二)指象骨之製品。師湯父鼎:“王乎(呼)宰易(賜)盛、弓、象弭、矢、彤(干)。”詩經·小雅·采薇:“四牡翼翼,∽弭魚服。”朱熹註:“象弭,以象骨飾弓弰也。”
(三)地名。鄂君啓車節:“自鄂(往):庚昜、庚邡城、庚象禾(和)。”徐中舒甲骨文字典云:“據考古發掘知殷商時代,河南地區气候尚暖,頗適於兕象之生存,其後气候轉寒,兕象遂漸南遷矣。”“象和”,故址在今河南泌陽北象河關。
(四)族氏名。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438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