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

 

汉字
字源
(zǐ紫)即里切

說文:“子,十一月,陽气動,萬物滋,人以為偁。象形。凡子之屬皆从子。,古文子,从巛,象髮也。 籀文子,囟有髮,臂、脛在几上也。”

【釋形】

子,甲骨文、象子在襁褓雙足並之之形;,象嬰兒正面頭上飾之髮形。,象小兒正面形,為十二地支中子之專字。金文與甲文同,亦同象小兒正面飾髮之形,或象小兒側面形。利簋傅簋等字與說文之籀文同。子之本義為兒子。“字例”末列字形(除合文外)為鳥虫書體。

【釋義】

(一)兒子。芮大子白寶鬲:“子子孫孫永保(寶)用亯(享)。”五祀衛鼎:“厲弔(叔)子(夙)、厲有(司)(申)季……。”厲叔子夙,卽文中之邦君厲,叔子,叔,排行為第三,叔子,小兒子,為其私名。列子·湯問:“∽又生孫,孫又生∽。”

(二)“子”之爵稱。乙卯尊(汝丁尊):“乙卯,子見才(在)大(太)室,白□一、瑯九,百牢。”李學勤先生云:“‘子’,爵稱。代青銅器銘文記‘子’的,我們過去列舉九件,卽:(1)、(2)省卣、(3)、……。(3)銘文云:‘子賜小子王賞貝’,(2)云:‘子賞小子省貝五朋,子揚君賞’,所以‘子’是君而卑于王,當卽五等爵中的‘子’爵。……我們知道,商朝罕見‘公’而多見‘子’,‘子’的地位與代似有不同,但和‘侯’‘伯’‘男’等一樣,是一種爵稱。”(灃西發現的乙卯尊及其意義)。西周時有彔國,其部族的首領曾接受的“子”爵。周成王時的大保簋載:“王伐彔子,氒反,王降征令于大保。”穆王時的彔伯載:“王若曰:彔伯自乃且(祖)考有爵于周邦。”穆王彔伯的“祖考有爵于周邦”,就是指彔子曾接受周王分封的“子”爵。

(三)十二地支的第一位。六年琱生簋:“隹(唯)六年四月甲子,王在。”

(四)通“巳(子,讀sì)”。地支第六位。四祀邲其卣:“乙子(巳),王曰:……”聴簋:“辛子(巳),王酓多亞。”尚書·武成:“越翼日癸巳,王朝步自。”

(五)通“慈(子,讀cí)”,慈惠。大盂鼎:“古(故)天異(翼)臨子(慈),灋保先王,□有四方。”郭店楚墓竹簡甲本:“(絕)(偽)棄(慮),民復季(孝)子(慈)。”其“子”釋為“慈”之借字。是“子”通“慈”之證,兩句只是“子”之前的修飾詞之別,一是“孝慈”,左傳·昭公二十六年:“父慈子孝。”一是“臨慈”,左傳·文公十八年:“宣慈惠和。”孔穎達:“慈者,愛出于心,恩及於物也。”

(六)通“孜(子,讀zī)”。史牆盤:“遠猷匐(腹)心,子(粦)明。”裘錫圭說:“‘子’疑當讀為‘孜’。說文:‘孜’,汲汲也。……‘孜汲’等于說‘孜孜汲汲’,是勤勉不怠的意思。”

(七)人名。虢季子白盤:“虢季子白乍(作)寶盤。不(丕)顯子白,(壯)武于戎工。”文王弟封國,虢季氏,虢國氏族的一支,名子白

随便看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438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6 19:2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