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宅,所託也。从宀,乇聲。,古文宅。,亦古文宅。” 【釋形】 宅,甲骨文、,从宀,乇聲。金文與甲文形同,中山王鼎銘字从宀,易作从“厂”,厂與广、宀作構件往往不別,例“宕”金文或作,可為資證。者鐘字繁增意符卩,以示人蹲踞之形,因人之居舍曰“宅”,故从之。本義為人之“住所”、“住處”。 【釋義】 1.zhái場伯切 (一)房屋,住所。卜辭:“于王宅。”(懷一五七六)者鐘:“哉(弼)王(宅)。”蘇軾方山子傳:“田∽壯麗。”玉篇:“人之居舍曰宅。” (二)居住、建都。何尊:“住(唯)王初,宅于成周。……‘余其宅茲中或(國),自之()民’。”學者多釋讀為“”卽“”,“宅”連讀,宅,宮室,宅卽都。涂白奎先生云:“何尊首言‘惟王初遷宅于成周’,繼引武王言‘余其宅茲中國,自之民’,則此二‘宅’字之義顯然不是一般的‘居住’,而是建都。詩·大雅·文王有聲記文王立都于豐,及武王來商,乃遷都于鎬,詩云:‘考卜維王,宅是鎬京’,此‘宅是鎬京’句與何尊‘宅茲中國’句類同,可知何尊銘之二‘宅’字,義同于都,故‘遷宅’卽遷都。”楊寬西周史·釋何尊銘文兼論周開國年代:“是說成王初登王位,居住在成周。”“把‘宅’二字連讀是不恰當的,解釋為遷都更不合適。”“無論古文獻和西周金文中,都不見遷都成周的蹤跡,更不見有遷都宗周的跡象。”此釋詳見“”字條。 (三)居住區域、地域。宜侯簋:“易(賜)土:氒(厥)川三百□,氒(厥)□[邑]百又廿,氒(厥)宅邑卅(三十)又五□□百又(四十)。”“宅邑”卽聚居的邨(村)落。 秦公及王姬鎛:“我先且(祖)受天命商(賞)宅受或(國)。”李零謂“賞宅”與“受國”均為被動語態,卽被賞以宅,被授以國。宅、國為同義語。案被“賞以宅”,卽為接受了周王賜予的土地。秦公簋:“宅禹責。”此“宅”與“責”成對文,責,卽蹟,左傳·哀公元年:“夏禹之績。”此“績”亦卽“蹟”猶言疆土。宅、蹟意同。猶叔夷鐘:“咸有九州,處禹之堵。”“禹責(蹟)”,便是“禹堵”。據傳說土地是禹所造,所以徧天下便是禹之蹟。 (四)人名。小臣宅簋:“同公在豐,令宅事白(伯)懋父。”封孫宅盤:“魯少寇封孫宅,乍(作)其子孟姬、朕(媵)般(盤)、也(匜)。”陳直案云:“‘封孫宅’當為魯國公族,下文稱為‘孟姬’可證。” (五)地名。七年宅陽令矛:“七年,宅陽命(令)。”史記·魏世家:惠王“五年,與韓會∽陽。”宅陽,在今河南鄭州北。 2.duò徒落切 (六)通“度”。測度,謀也。中山王鼎:“孝厇(宅)隹(唯)型。”尚書·堯典:“五流有∽”,史記·五帝本紀:“五流有度”。集韻:“宅,或作度”,是宅、度相通之證。詩經·大雅·皇矣:“維彼四國爰究爰度。”箋:“度,亦謀也。” 【字例】
何 尊
封孫宅盤
宅 簋
秦公鎛
秦公簋
秦公鐘
公父宅匜
者鐘
中山王鼎
七年宅
陽令矛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438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