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宁,辨積物也。象形。凡宁之屬皆从宁。”
【釋形】
宁,甲骨文
、
,象桌屜(短腿或無腿)之形。金文構形或與甲文同,或作
、或增从宀。不从“宀”者,與小篆形同。字形如物,或以平置視之,或以豎置視之。以爵銘字形橫平置視之說:上為桌面,下為其底面,左右分別是抽兜,抽兜中間分別標一短畫,是其抽拉手柄之鼻。它體多以豎置形視之,或又繁構於抽兜手柄上加有柄鈕,作
,其中間之上、下豎畫的頂端分別加有短橫畫,卽為其手柄飾有鈕,字如其物,以字從形;諸類形字若增“宀”形符,隸變作“
”,增“宀”為繁構,如禋字,或作
,例之桌子是房內放的貯具,故从“宀”。从“宀”,卽為今之“宁”字所从“宀”之本。此收之金文與說文之小篆形同。宁是貯的初文,貯為宁的加旁字,宁被借用為寧義,音義亦轉,貯成為專註字。段玉裁云:“宁與貯蓋古今字。”另見“貯”字條。
【釋義】
(一)貯積,貯藏。卜辭:“丙寅卜,古貞:
弘令取□宁三月。”(存二、二二九)文獻或作“佇”。晉孫綽遊天臺山賦:“惠風佇芳于陽林。”李善註:“宁猶積也。宁與佇同。”
(二)人名(宁,讀nìnɡ)。宁未父乙盉:“宁未父乙冊。”
【字例】
.JPG)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