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形】
甲骨文
(合集30268)、
(屯02636),金文隸作
。劉興隆新編甲骨文字典釋為“宛”,从宀,夗聲。金文上部與甲文同,下部增从“口”,卽作
(仲義父鼎)。此字劉釗先生古文字構形學云:
舊釋爲“客”,金文編卽列於宀部客字下。楊樹達先生釋爲“宮”,
爲字从“咎”得聲,“新
”卽“新宮”。(註引楊樹達積微居金文説“大作大仲簋”,科學出版社,1985年。)案字从“
”形,與一般的客字不同,舊釋“客”於形無據。釋“
”字讀爲“宮”雖於義可通,但也存在問題:一是咎字從無寫成“又”“入”連接的形體,二是釋爲“
”再讀爲“宮”稍嫌迂曲……甲骨文有宛字作:
(合30268)
(屯02636)。
所从夗字與上揭金文(指仲義父鼎字)“
”所从之“
”形體完全一樣,可證金文“
”也應釋爲“宛”。
案:可從,包山簡(122)“夗”字作
、
,有句曰:“夗執場賙”,夗為人名。說文:“宛,屈草自覆也。从宀,夗聲。惌,宛或从心。”金文下部从“口”與此从“心”,作構件相通。例說文:“悊,哲或从心。”
【釋義】
通“館(
、宛,讀guǎn)”。客館。仲義父鼎:“中(仲)義父乍(作)新
寶鼎。”
【字例】
.JPG)
.JPG)
.JPG)
仲義父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