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

 

汉字
字源
(jiànɡ絳)即諒切(将)

說文:“將,帥也。从寸,省聲。”

【釋形】

將,甲骨文,象案板下有“腿”狀,卽象几案形。,左右不別,均示為兩手,隸變為“”字。說文認為將、為不同之字。說文:“扶也,从手,爿聲。”甲骨文又有(合集15885正)字,于省吾釋為“”,云:“象祭祀時用以陳列肉類的几案形”,右部“卽古文肉字”,“應隸定作……,也卽甲骨文字所从之”,“乃將之初文”,“卽·我將‘我將我享’之“將”的古文。”(據甲骨文字釋林)由此,將初有“向鬼神進獻食物”和“扶助”二義。,今已消亡淘汰,其已用“將”代之。

金文作,从爿,从,从刀會意,較之甲文增了意符“刀”,肉必刑刀,故从之,以示置肉於几案。金文另一體“”,从爿,从酉(酒)會意,是說文之“”字省文。疑初乃為“”之異文,以示置酒肉陳列之。古代以肉,以酒,均為祭祀陳列之佳肴食品。如銘文“鬯一卣”之語多見。詛楚文又加“又(寸)”,是說文小篆文之本。徐灝說文解字註箋:“將从‘省聲(省去“酉”)’,而犬部獎,又从‘將省聲’,疑誤。或字自為一字,而今佚之。”其說與甲文形相符。

將之本義為進獻。詩經·小雅·楚茨:“濟濟蹌蹌,挈爾牛羊,以往烝嘗。或剝或亨,或肆或~。祝祭于祊,祀事孔明。”鄭玄:“祭祀之禮,各有其事。有解剝其皮者,有煮熟之者,有肆其骨體於俎者,或奉持而進之者。”

附:毛公鼎有“”字,依據上釋,其下从“(甾)”,當是盛食之器;上从爿,是上下結構。銘文用同“將”,另見“”字條。

【釋義】

1.jiānɡ即良切

(一)副詞。將要。中山王:“(以)內(絶)卲公之(業),乏其先王之祭祀,外之,(則)(將)(使)(上)勤於天子之庿(廟)。”論語·述而:“發憤忘食,樂以妄憂,不知老之~至云爾。”

(二)長。毛公鼎:“唯天(將)集氒(厥)命,亦唯先正(襄)()氒(厥)辟,(爵)堇(勤)大命。”楚辭嚴忌哀時命:“哀余壽之弗~。”朱熹集註:“將,猶長也。”

(三)人名。章叔將簋:“章弔(叔)將自乍(作)(尊)(簋)。”

2.jiànɡ子亮切

(四)武官名。大將,軍銜的一級。中山王兆域圖:“大(將)宮,方百乇(尺)。”

随便看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438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7 1:3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