卽句吳(ɡōu wú),吳國之別稱。春秋末吳國自號為句吳。銘文作工敔或攻敔、工
。左傳·宣公八年:“盟吳越而還。”疏:“太伯、仲雍讓其弟季歷而去之荊蠻,自號為句吳。句或為工,夷語發聲也。”
(一)指吳國國君壽夢之子,諸樊。工
太子劍:“工
太子姑發
反自乍(作)元用。”陳直讀金日札案云:“商承柞氏考‘姑發
反’為吳‘諸樊’為太了時所鑄,其說是也。蓋吳、越人名,在古籍中皆用譯音,於四字中,僅取首尾‘姑反’兩音。春秋書吳子遏,公羊作吳子謁,則當為諸樊之名,非諸樊二字之合音。……本銘文自稱‘工
太子’……”史記·吳太伯世家:壽夢二十五年,“王壽夢卒。壽夢有子四人,長曰諸樊,次曰余祭,次曰余昧,次曰季札。季札賢,而壽夢欲立之,季札讓不可,於是乃立長子諸樊,攝行事當國。”
(二)指吳國國君諸樊之子,吳王光,公元前514~前496年在位。攻敔王光劍:“攻敔(吳)王光自乍(作)用鐱(劍)。”“攻敔王光”卽句吳王光,文獻之吳王闔廬,其字為光。史記·吳太伯世家:“王僚二年,公子光伐楚……公子光者,王諸樊之子也。”“十三年春,……遂弒王僚。公子光竟代立為王,是為吳王闔廬。”戰國策·燕策二作“闔閭”。
(三)指吳國國君,闔閭之子吳王夫差,公元前495~473年在位。攻敔王夫差劍:“攻敔王夫差,自乍(作)其元用。”又有工吾王夫差劍作“工吾王”。史記·吳太伯世家:“闔廬使立太子夫差,”“七年,吳王夫差聞齊景公死而大臣爭寵,新君弱,乃興師北伐齊。”左傳·哀公元年:“吳王夫差敗越于夫椒(江蘇吳縣西南太湖中,卽包山),報檇(zuì)李也,遂入越。”
【字例】
.JPG)
工衛爵
.JPG)
木工冊
.JPG)
司工丁爵
.JPG)
夨方彝
.JPG)
衛 盉
.JPG)
師
簋
.JPG)
虢季子
白盤
.JPG)
公臣簋
.JPG)
工尹坡盞
.JPG)
工 卮
.JPG)
三年
令戈
工帀合文
.JPG)
六年平安
相邦戈
工帀合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