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從,隨行也。从辵、从,从亦聲。”
【釋形】
從,甲骨文
,从从,从彳會意;金文从从,从辵,辵或作彳、或作止意同,皆表意為行走。從、从本為同字,“从”以形表意,象二人相隨行走;從,是从字的增旁字,增意符辵(或彳、止)。說文訓為二字。“从”聽從義,乃是“隨從”義的引申。
【釋義】
1.cóng慈用切
(一)跟隨、隨行。格伯簋:“各(格)白(伯)履,殹妊彶(及)
氒(厥)從。”師旂鼎:“師旂衆僕不從王征于方。”論語·微子:“子路∽而後。”左傳·隱公五年:“僖伯稱疾不∽。”
(二)跟著,追趕。多友鼎:“從至,追
(搏)于世,多友或(又)右(有)折首、執訊。乃
追至于楊冢,公車折首百又十五人,執訊三人。”左傳·成公二年:“晉師∽齊師。”
(三)從屬。芮公簋:“芮公乍(作)鑄從簋。”
(四)服從,聽從。
匜:“女(汝)上
先誓,今女(汝)亦旣又卩誓……女(汝)亦旣從
(辭)從誓。”左傳·僖公三十年:“公∽之。”
(五)順從。中山王
鼎:“隹(唯)俌(傅)
(姆)氏(是)從。”
(六)人名。從鼎:“白(伯)姜易(賜)從貝卅朋。”
(七)介詞。同“自”。中山王
兆域圖:“
內宮至中宮廿五步。”“
丘
以至內宮六步。”
(八)隨,相當于“與”。五年琱生簋:“以君氏令曰:余老,止公僕庸土田多
,弋白(伯)氏從
(許)。”郭沫若謂內宮的婦氏向伯氏(召伯虎)傳達宣王之后君氏之命,君氏指稱,自己的父親止公欠朝廷許多歲貢,必定是你召伯虎縱容的結果。林澐謂召伯虎也表明順從父母意旨,重新向被征訊過的人傳達父母意見的態度。銘文“弋伯氏從
”,李學勤先生讀為“式伯氏從訴”,云:“是說要琱生隨召伯虎將仆庸土田有亂之事訴于王朝有司。”
2.zòng疾用切
(九)通“縱”。噪雜,不安靜。毛公鼎:“.JPG)
四方,大從(縱)不靜。”爾雅·釋詁:“縱,亂也。”
(十)連詞。縱然,盡管。齊侯壺:“用從(縱)爾大樂。”
(十一)通“
(從,讀zōng)”。九年衛鼎:“舍盠冒梯
(羝)皮二、
(
)皮二,業舃
(
)皮二。”說文:“豵,生六月豚。从豕,從聲。一曰一歲豵,尚叢聚也。”
【字例】
.JPG)
啓 尊
.JPG)
賢 簋
.JPG)
尊
.JPG)
麥方尊
.JPG)
麥 鼎
.JPG)
貞 簋
.JPG)
九年衛鼎
.JPG)
師旂鼎
.JPG)
師旂鼎
.JPG)
格伯簋
.JPG)
格伯簋
.JPG)
過伯簋
.JPG)
臾尊
.JPG)
散氏盤
.JPG)
毛公
鼎
.JPG)
衛夫人鬲
.JPG)
曾伯從寵鼎
.JPG)
從 鼎
.JPG)
攻敔臧孫鐘
.JPG)
芮公鐘
.JPG)
中山王
兆域圖
.JPG)
平陶令戈
.JPG)
蔡公子從戈
.JPG)
中山王
鼎
.JPG)
蔡公子從戈
.JPG)
蔡公子從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