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
,煩也。从手,夒聲。”
【釋形】
擾,小篆作
,金文从
(卣),从
(或頁)。說文以夒為聲,夒、
又演化為“頁”,皆源于“猴”之象形。夒,日紐;
,透紐;均屬舌音幽部。番生簋字右部从
,其頭朝向左,兩手捧舉一卣器物,亦爲聲;克鼎字右部从“頁”是“
”之省“夊”,左部爲卣器物,只是“頁”與器物筆畫分裂。表意爲竊之食物而藏慝之,故為安放義,因以有安撫義。由于是在竊物,當有侵擾、遭擾、擾亂義。另參“
”字條。(見1113頁)
【釋義】
安撫,安定。克鼎:“
(擾)遠能
(邇)。”
或讀柔(rón),尚書·顧命:“柔遠能邇。”廣雅·釋詁一:“擾,柔也。”柔、擾同源字,聲音相近,聲紐都是日母,幽部。左傳·文公七年:“服而不柔,何以示懷?”杜預註:“柔,安也。”周禮·地官·大司徒:“以佐王安∽邦國。”安擾卽安定。
【字例】
.JPG)
番生簋
.JPG)
克 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