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

 

汉字
字源
(yánɡ陽)與章切(杨)

說文:“楊,木也。从木,昜聲。”

【釋形】

楊,金文从木,昜聲。樹木名。朱駿聲通訓定聲:“楊與柳別。楊,枝勁脆而短,葉圓闊而尖;柳,葉長而狹,枝軟而韌。”“散文則楊柳亦通稱耳。”

【釋義】

(一)地名。多友鼎:“乃()追至于楊冢,公車折首百又十五人,執訊三人。”

(二)氏名。寺工戈:“十年寺工丞楊工造。”周武王唐叔虞,封于,出公遜子生伯,天子封為楊侯,子國,以國為姓。見元和姓纂。另參見條(三)。

(三)國名,或為氏名。楊姞壺:“楊姞乍(作)羞醴壺,永保用。”此器銘是1993年9月~1994年1月間,山西天馬——曲村北趙晉侯墓所發掘,有關楊國的青銅器此屬首次發現。楊國左傳·襄公二十九年:“(石經初刻作“楊”)、,皆姓也。”楊國春秋時滅于,成為羊舌氏的采邑。銘文作“楊姞”,張淑一先生在兩周金文女子稱謂“規律”再探討——兼論“楊姞壺”的問題一文中,王光堯云:“從銘文語法看,該壺顯系媵器,是當時諸侯國間結交婚姻時女方母家專門鑄造的陪嫁用器。銘文語詞一般是國號與國姓相連用。……該壺的女主人,當是楊國國君之女嫁給晉侯邦父為妻者,姓。旣然國君之女姓,其父也自然姓了,可定楊國姓諸侯。”(註引從新出土之楊姞壺看楊國故宫博物院院刊1995年2期。)王人聰認為“這類已嫁婦女自作器的銘文中,在婦女本姓前都冠以夫國的國名”,所以“楊姞楊國之女,而是嫁給楊國姓之女”,“楊國姓,而非姓”。(註引楊姞壺銘釋讀與北趙63號墓主問題文物1996年5期。)先生就引上所述提出疑意,云:“除了參考左傳記載之外,可能還要考慮‘氏的遷移’的問題。所謂‘氏的遷移’,是指同一氏名在不同時期可能為不同姓的家族所領有,而這種遷移在某國被滅、國土轉封他人的情況下尤為多有。比如申國原本是周平王的外祖父家,姓,但在為文王所滅之後遂成為楚國公族斗氏之邑,因此斗班又稱‘申公斗班’,斗克又稱‘申公子儀’,斗氏姓,則同一‘’氏,前後而分屬于兩姓。……因此對于楊國來說,其同樣也可能存在這樣的情況,雖然最初的楊國姓,但在後來為所滅成為的一個邑之後,在再分封的過程中便很可能轉歸某個姓家族所有,楊氏之女卽可稱為‘楊姞’,其嫁給了晉侯並在死後將銘有‘楊姞’字樣的青銅壺也帶進了晉侯墓地便很好解釋了。”(見考古與文物,2009年5期)

【字例】

多友鼎

楊姞壺

寺工戈

随便看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438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9 4:0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