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是 |
字源 | 是(shì氏)承旨切 說文:“是,直也。从日、正。凡是之屬皆从是。 【釋形】 是,金文从早,从止會意。早,原本為从日,从甲(十:是甲之古體)會意,其本義為太陽從東方升起時便為早晨。故“是”亦可謂从日,从甲,从止會意。甲,與此相關的義有二:①有始義,社日用甲。用日之始也(見禮郊特牲)。②為十天干之首,代表東方。太陽從東方升起, 這是自然界永恒的定律。其下从“止”,止卽趾,此表示動符,與“日”會意,當應指太陽運行之義。每天之早晨,太陽初升出於東方,故“是”之本義“此”“這”,與非(不是)相對,又有“正確”“事實”義。
毛公鼎、敶公子甗等字从早,从止會意,早之下的一橫畫變作形似“九”,九,本象人之手臂形,可釋為从日、从止、从九會意。九,古有“九天”之稱,楚辭·離騷:“指九天以為正兮,夫唯靈修之故也。”當“九天”義為太陽日照之天下,猶後世之“旭(从九、日)”。又周易中陽爻稱九。“九”為意符,與“日”相因是“是”之繁構。 【釋義】 1.shì承旨切 (一)代詞。此,這。殳季良父壺:“子子孫孫是永寶。”晉侯僰馬方壺:“子子孫孫其邁(萬)年永是 (二)介詞。<1>作“用”、“以”的賓語,組成介賓結構,跟作動詞的賓語一樣。賓語前置。虢季子白盤:“折首五百,執訊五十,是以先行。……王賜乘馬,是用左(佐)王。”詩經·小雅·裳裳者華:“維其有之,~以似之。”又大雅·板:“猶之未遠,~用大諫。”此兩“是”,典籍釋為介詞。銘文“是以”當屬同例,抑或釋為“因此”。參見“是以”詞條。 <2>作“于”“唯”的賓語組合,賓語則不前置。毛公鼎:“無唯正昏,引其唯亡智,逎唯是喪我或(國)。”逸周書·皇門:“王阜良,乃惟不順之言,于~人斯乃非直以應。” (三)連詞。中山王 (四)人名。是要簋:“隹(唯)十月是要乍(作)文考寶 2.shí承職切 (五)通“寔”。實也。中山王 3.dī都奚切 (六)通“鞮”。地名。銅鞮,在今山西沁縣南。同是戈:“同(銅)是(鞮)右庫。”左傳·成公九年:“鄭伯如晉,執諸銅鞮。” |
随便看 |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438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