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曾 |
字源 | 曾(zēng增)昨稜切 說文:“曾,詞之舒也。从八,从曰, 【釋形】 曾,甲骨文 【釋義】 1.zēnɡ昨稜切 (一)增加。曾侯乙磬:“濁 (二)古國名。姬姓。曾大保盆:“曾大保 楊寬西周史第五編,第二章:曾國之謎解釋云:“劉節壽縣所出楚器考釋(收入古史考存),根據安徽壽縣朱家集楚王墓出土曾姬壺,指出姒姓曾國之外,另有姬姓曾國是正確的。姬姓曾國不知在何處。”又補記:“姒姓曾國有兩支,”云:“世本記:‘曾氏,夏少康封其少子曲烈于鄫,襄六年莒滅之’(通志·氏族略卷三引)。……國語·鄭語韋昭註也以為繒國姒姓。世本‘曲烈’可能是‘烈曲’之誤。……春秋·襄公四年:‘莒人滅鄫。’這個鄫國在今山東棗莊東,蒼山西北。” “至于在今河南、湖北間的南陽盆地南部和湖北棗陽、隨州一帶出土的許多曾國銅器,當是另一個曾國,就是文獻所說和申侯、西戎一起滅西周的繒或鄫國。這個曾國原是夏的後裔。也是姒姓。這個曾國西周時代確實存在。周昭王時的中甗載:‘…… 曾孟嬴 黃鳳春、陳樹祥、凡國棟湖北隨州葉家山新出西周曾國銅器及相關問題一文中說:“盡管隨州葉家山的這批銅器上現暫時沒有發現帶‘姬’姓的銘文,但仍可認為是姬曾。理由有三:一是本次銅器銘文的‘曾’字下皆不从日,與安州六器及靜方鼎上所見的曾字寫法完全相同;二是大量西周晚期至戰國早期的姬曾遺物都出土在漢東及漢北這一區域,不可能在西周早期是另一姓氏的曾國,而到西周晚期為姬姓曾國所替代;三是鄂侯銅器群和曾侯銅器群相繼在隨州被發現,說明曾、鄂在西周早期都位于漢東,與諸多昭王南征銅器銘文可對應。”(據文物,2011年11期) 2.zènɡ昨亙切 (三)通“贈”。贈送。匍盉:“青公事(使) 3.cénɡ昨棱切 (四)副詞。乃,或則也。中山王 |
随便看 |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438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