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畺,界也。从畕,三,其界畫也。
,畺或从彊、土。”
【釋形】
畺,甲骨文畕、
、
,說文:“畕,比田也。”實畕、
、畺、疆初為同字。畕,表示田與田相接壤,或增二、三,表示田與田之間的劃界(邊界)。金文與甲文同,或增“弓”,弓(古代之一弓約五尺),是古代用木製作的丈量土地的器具,與弓箭之弓形相似,隸寫則形同,是形同意不同。或複增意符“土”,意乃與“田”同,均表示丈量田地,分封劃界。疆的本義是田地分界,引以為邊界義。
【釋義】
(一)地界,邊界。散氏盤:“
(以)東,
(封)于
東彊(疆)。”五祀衛鼎:“氒(厥)逆(朔)彊(疆)眔厲田,氒東彊(疆)眔散田,氒南彊(疆)眔散田,眔政父田,氒西彊(疆)眔厲田。”
(二)疆域,國土。史牆盤:“
(遂)尹
(億)彊(疆)。”後漢書·馮衍傳:“攘其蝥賊,安其疆宇。”
(三)極限,止境。兮甲盤:“兮白(伯)吉父乍(作)般(盤),其
(眉)壽萬年無彊(疆)。”詩經·
風·七月:“稱彼兕觥,萬壽無疆。”
(四)人名。王子啓疆尊:“王子啓疆自乍(作)□彝。”此春秋晚期銘,某國王子,名啓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