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祼,灌祭也。从示,果聲。”
【釋形】
祼,甲骨文(合集20500),金文不栺方鼎字左部象酒罈,上有蓋並飾有手柄,下有盛酒器之底座(或說腳柱);右部从“卩”,象人躬身于酒尊器之形。而庚嬴鼎字與史獸鼎字相似,省“卩(人)”形,下部从“又(手)”,以示手奉之酒器。以形表意為:手捧(或單手)酒器之祼祭。何尊之“”字作,其右部是個酒尊之器,上有流嘴,與不栺方鼎字形相似,只是下部所从収(雙手),其収與庚嬴鼎字之“祼”字下部从“又”取意相同,其增从“示”,因用為祭名,是以字表意,故从之。詩經·大雅·文王:“殷士膚敏,~將于京。”毛傳:“祼,灌也。”字亦作“果”,或作“灌”。禮記·郊特牲:“周人尚臭,灌用鬯臭,鬱合鬯,臭陰達於淵泉,灌以圭璋,用玉氣也。”周禮·秋官·大行人:“上公之禮……王禮再~而酢。”鄭玄註引鄭司農云:“祼,讀為灌。再灌,再飮公也。而酢,報飮王也。”周禮·春官·大宗伯:“大賓客,則攝而載果。”鄭玄註:“載,為也。果,讀為祼。代王祼賓客以鬯。君無酌臣之禮,言為者,攝酌獻耳,拜送則王也。”以上均言王會賓客用祼之禮。因用圭瓚酌鬱鬯以獻賓客,故亦得稱祼。案詩均作“祼”。周禮“祼”“果”皆用。論語、禮記始用“灌”字。據文獻可證,所收字例,當應是“祼”字。何尊銘之字,有學者釋為“福”,“祼”“福”二字均从示,祼,本離不開酒,福,初亦从“酒尊器”形,國語·晉語二:“必速祠而歸福。”韋昭註:“福,胙肉也。”福,指祭祀之酒肉。具有同源關係,疑為早期之分化字。
【釋義】
(一)以圭瓚酌郁鬯灌地以降神,謂之祼。常用於宗廟祭祀。何尊:“復爯珷(武)王豊(禮),(祼)自天。”不栺方鼎:“王才(在)上侯(居),(祼)不栺易(賜)貝十朋。”其“祼”,多釋為“祓祼”,“”卽(另見“”字“釋義”),釋為“華”,亦可通,“華祼”,華與花古一字,廣韻:華,“草盛也。”引申為“鬱”,說文:“鬱,芳草也。一曰郁,百草之華,遠方郁人所貢芳草,合釀之以降神。”說文又“,秬釀郁草,芬芳攸服,以降神也。”祼,周禮·春官·大宗伯:“以肆~享先王。”鄭玄註:“祼以言灌,灌以鬱,謂始尸求神時也。”銘文之“華祼”,卽為以郁之酒而祼祭。
(二)賜祼賓客。鄂侯馭方鼎:“噩(鄂)侯馭方內(納)壺于王,乃(祼)之。”鮮簋:“鮮(蔑)歷,(祼),王(贛)(祼)玉三品、貝廿朋。”周禮·春官·典瑞:“~圭有瓚,以肆先王,以~賓客。”鄭玄註:“爵行曰祼。”賈公彥疏:“此周禮祼,皆據祭而言,而於生人飲酒,亦曰祼。故投壺禮云:‘舉觴賜灌’,是生人飲酒爵行,亦曰祼也。”此謂王會賓客而舉行祼禮。
(三)祭器。內史亳同:“成王易(賜)內史亳豐祼,弗敢豦(或號),乍(作)(祼)同。”王占奎讀金隨札——內史亳同云:“祼同,用以祼祭的同。同為酒器名,僅見于尚書·顧命(詳後文)。‘祼同’一詞的結構猶如周禮·鬱人之‘祼器’‘祼玉’、周禮·典瑞之‘祼圭’,‘祼圭’也見于毛公鼎”。“尚書·顧命載:‘上宗奉同瑁……(王)乃受同瑁,王三宿、三祭、三詫。……太保受同,降,盥,以異同秉璋以酢,授宗人同,拜。王答拜。太保受同,祭,嚌,宅,授宗人同,拜。王答拜。太保降,收。諸侯出廟門俟。’(斷句據劉起釪尚書校釋譯論)這是關於‘同’作為一種器物的唯一一處記載。按說,文中所提供的語境旣充足又明白,足以說明所謂同是一種酒器。”(考古與文物,2010年第2期)可從,禮記·祭統:“君執圭瓚~尸,大夫持璋瓚亞~。”鄭玄註:“圭瓚、璋瓚,祼器也。”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438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