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秉,禾束也。从又持禾。”
【釋形】
秉,甲骨文 、,金文亦同,从又(手),从禾會意,像手執一株禾穗,禾穗之上部呈嚮下垂狀,下為其禾之根系。秉簋等字,手執持其禾穗更顯。本義是禾束、禾把,卽一束禾穀。引申為持拿、執持。
【釋義】
(一)量詞。由一束禾,銘文引申為一束矢。曶鼎:“曶廼每(誨)于[曰]:‘女(汝)其舍矢五秉’。”左傳·昭公二十七年:“或取一編菅焉,或取一~稈焉。”
(二)量詞。同“把”或“柄”。國差:“攻(工)帀(師)鑄西(墉)寶四秉。”四秉,卽其有四個手把處。小爾雅·廣物:“把謂之秉。”禮記·曲禮:“左手承弣。”鄭玄註:“弣,把中。”釋文:“把,手執持也。”廣雅·釋詁:“秉,持也。”柄、把、秉三字,均幚母,秉、柄屬陽部,把,屬魚部,魚陽對轉。柄為斧之類把,秉為禾把,把為手執處,均有把、柄義。
(三)持,執持。楚公戈:“楚公秉戈。”者鐘:“女亦虔秉不德。”楚辭·天問:“伯昌號衰,~鞭作牧。”
(四)主持,執掌。班簋:“王令毛白(伯)更虢公服,(甹)王立(位),乍(作)四方(亟),秉緐、蜀、巢令。”末句意為:掌管緐、蜀、巢等方國的政令。
(五)秉持完美的品德。梁其鐘:“(梁)其肈帥井(型)皇且(祖)考,秉明德,虔(夙)夕。”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438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