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

 

汉字
字源
(chónɡ重)直容切()

說文:“,增益也。从糸,重聲。”

【釋形】

白川靜說文新義卷十三上說:“字初文。周禮·鍾氏之‘鍾’,其本字也為字从為以兩手治架絲之形,東為橐之形,絲入其中,謂五入,七入,東字中間的‘田’為釜甑之象形。以此言之,為染絲之事。周禮·鍾氏‘三入曰纁,五入曰緅,七入曰緇,’謂其緟複染絲之法。玉篇謂‘,增也;疊也;益也;複也。’諸訓是由複染絲之法引申出的。”

何琳儀戰國古文字典釋云:,甲骨文作(類纂2972)。从又,从東(束之初文),會以手約束之意。典籍以申字為之。淮南子·原道:“約車申轅”:“申,束也。”引申訓重。所从東亦聲。申,透紐;東,端紐。透、端均屬舌音,為東之準聲首。或作(英國2415反),疊加田為音符。·周頌·有瞽:“應田縣鼓”,:“田當作”。从申聲。書君奭:“割申勤寧王之德”,禮記·緇衣引申作田。可資參證。西周金文作(師兌簋),从屬繁化。或作,省東屬簡化。春秋金文作(申王之子叔姜簠),省上爪。或作(蔡侯申鐘),从四(東之省文)屬繁化。系文字承襲西周金文从,从系文字多从糸,或从又,均之省。說文失載。

白川靜釋之為“緟”,當是,可釋之形構,非是。甲文作之,其右部从東、田,東似橐形,示田中收獲黍稷,表“橐重”義,故後易為从“重”亦表聲,又因東作“”,上下兩端表示以絲繩束之(先生說是,从又,表示“以手約束之意”),東、束猶同从糸,例集韻:“或作約,束也。”其从束與从糸同,金文从“”或“糸”,可證作旁意亦與、糸同,卽可隸變省作“緟”。見“綰”“繛”字均可爲之參證。至于釋之爲紳、用之為申,皆因音相通假。

【釋義】

(一)重,益也。毛公鼎:“王曰:父,今余唯()先王命,命女(汝)亟一方,……。”史牆盤:“寧天子,天子文武長剌(烈)。”朱駿聲通訓定聲:“()凡重疊、重複字,經傳皆从重為之。”裘錫圭讀為“申”,爾雅·釋詁下:“申,重也。”牆盤微氏一族七代為史。繼位的天子時王依然或更加安寧,故曰“重寧。”

(二)通“申(shēng)”。伊簋:“(申)季內(入)右伊。”申季,為申國公族。

随便看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438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6 10:4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