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冟,飯剛柔不調相著。从皀,冂聲。讀若適。”
【釋形】
冟,甲骨文
(續2、9、9)、
(戩6、8),从皀(
、簋)、从冖,冖是以形表意,兩端下垂,中則覆物也。說文:“冖,覆也。从一下垂也,莫狄切(mì)”。臣鉉等曰:“今俗作冪,同”。金文或與甲文同,或
作
。
,說文:“重覆也,从
,一。”意為覆蓋兩層。冖亦聲(另見“冖”釋)。此之冖為以巾覆物之象形,甲文、金文為借體象形字,象以巾覆蓋於食器之形,故知冟與
同。冖加聲符冥,卽為幎(mì)。玉篇:“幎,冥同字。”說文:“冥,从日从六,冖聲。”推之冖當同巾。又幎,亦作
,同幦。儀禮·旣夕禮·記:“主人乘惡車,白狗幦。”鄭玄註:“幦,覆笭也。以狗皮為之。”“古文幦為冪。”周禮·春官·巾車:“王之喪車五乘:木車,蒲蔽、犬
。”鄭玄註:“鄭司農云:犬
,以犬皮為覆笭。”詩經·大雅·韓奕:“鞹鞃淺幭。”毛傳“幭,覆軾也。”是幎(
)、幦、幭音近義同,皆以冖為意符,或亦兼聲符,覆物之巾通稱曰冖,而其形異則分別言之,例之冖,覆皀(簋)之冟,猶冖,覆鼎之鼏也。
【釋義】
(一)通“冪(冟,讀mì)”,車覆蓋帷之罩。伯晨鼎:“虎
(幃)冟(冪、幎)
里(裏)幽攸勒。”吳方彝蓋:“虎冟熏(纁)裏。”此言:有淺紅色裏子的虎皮車罩。冟,或讀幭(miè),文獻或作“幭”,詩經·大雅·韓奕:“鞹鞃淺幭,鞗革金厄。”毛傳:“淺,虎皮淺毛也。幭,覆式(軾)也。”
(二)人名。冟車父壺:“冟車父乍(作)寶壺。”
【字例】
.JPG)
毛公鼎
.JPG)
師兌簋
.JPG)
彔伯
簋
.JPG)
伯晨鼎
.JPG)
冟車父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