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蠱,腹中蟲也。春秋傳曰:‘皿蟲為蠱。’‘晦淫之所生也。’臬桀死之鬼亦為蠱。从蟲,从皿。皿,物之用也。”
【釋形】
蠱,甲骨文、,从(或虫)、从皿會意,以示在盛水、盛食皿中生成(蟲)毒之意。人不知飲食於“皿”中的生水、食物有病菌蟲、,或種毒,或蟲卵進入腹中繁殖為蛔蟲、蟯蟲等。故義為患蛔、蟯蟲之疾;又人不知食之為蠱。
金文師鼎銘字,王輝先生釋為“蠱”。所收器銘字作“”,从三虫,从土會意。土、水是生長植物、生物虫、之溫牀,皿是盛食器,當亦盛水,皿與蟲會意亦猶土與蟲會意,故,應為蠱字。
【釋義】
(一)疾蠱。卜辭:“貞:王(禍)隹(惟)蠱。貞:王(禍)不隹(惟)蠱。”(合集201正)“(之)疒(病)不蠱。”(合集13796)甲骨文字詁林第2647頁案語曰:“‘蠱’均用其本義,謂蠱毒之疾。‘疾蠱’當卽患蛔蟲之疾。”國語·晉語八:“故食穀者,晝選男德以象穀明,宵靜女德以伏∽慝。今君一之,是不饗穀而食∽也,是不昭穀明而皿∽也。”
(二),蠱,事也。師鼎:“白(伯)亦克(祡)由先且(祖)(蠱),孫子一(嗣?)皇辟懿德,用保王身。”王輝商周金文註:“蠱,廣雅·釋詁:‘事也’。此句謂祭行先祖事。”
【字例】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438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