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汩,治水也。从水,曰聲。”
【釋形】
汩,說文訓“曰(yuē)”聲。戰國.JPG)
銘“
”字,疑為“汩”字,从水,曰聲,集韻:汩,“越筆切(yù)。”古文之曰,口形近、意通,亦易相混。說文又有“汨”字,云:“長沙汨羅淵,屈原所沉之水。从水,冥省聲。莫狄切(mì)。”此字是从水、从日(rì)。集韻訓汨“古忽切(gǔ)”,“胡骨切(hú)”兩讀。汩、汨,二字形相似,又同與水有關,典籍往往相混。說文之“于筆切”今讀yù。段註“俗音古急切(gǔ)”。疑銘文讀“汨,莫狄切(mì)”。
【釋義】
地名。.JPG)
器:“
(汩)
(器)不而甾
(其)欽,廿一。”
,疑為汩,讀為汨(mì),史記·屈原傳:“自投汨羅以死。”註:“應劭曰:‘汨水在羅、故曰汨羅。’”在今湖南東北,汨羅江下游。
【字例】
.JPG)
.JPG)
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