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辤,不受也。从辛,从受。受辛宜辤之。,籀文辤从台。”
【釋形】
辤,金文與說文之籀文形同,从台(或从以),辛聲。西周早期伯六辝鼎字,从辛、从司、从,(台)、司皆聲。辛、司均屬心紐;台,讀與之切,司、辤(辝),三字古皆之韻、之部字。辛,屬真韻、真部,之真陰陽對轉得相通。台,是“胎”之初文,當涵有婦人生子分娩痛如刀傷,故从“辛”。本由難受,引出拒絕,推辭義。緣此由从“台”更為从“受”,作辤。辝,同“辤”,用於推辭,不接受;辭别,告辭。辤、辭同源字。
【釋義】
(一)通“以(辝,讀yǐ)”,用為介詞,是以。鎛:“是辝(辤)可使。”同與“(以)”,虢季子白盤:“是(以)先行。”
(二)通“台(辝,讀yí)”,代詞,我也。鎛:“枼(世)(萬)至于辝(辤)孫子,勿或(有)俞(渝)改。”爾雅·釋詁:“台,我也。”尚書·仲虺之誥:“予恐來世以台為口實。”
(三)人名。伯六辝鼎:“白(伯)六(辤)乍(作)(其)寶()。”
【字例】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438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