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遂,亡也。从辵,聲。 古文遂。”
【釋形】
遂,金文形本為“述”字。金文編收爲“遂”字。遂本為後起字,在“豕”部,加旁孳乳有豚(小豬)、豞(豬大叫)等;而“豕”之上益“八”,為(suì),甲文作,金文作,又益“”旁作,卽隸變書作“隊”。後益“辵(辶)”旁,作遂。豕,甲文為象形字,作 等,義為豬;,說文云:“從意也,从八,豕聲。”玉篇:“,今作遂。”周易·震:“震遂泥。”釋文:“遂,荀本作隊(zhuì)。”史記·扁鵲倉公列傳:“是以陽脈下遂,陰脈上爭。”裴駰集解引徐廣曰:“一作隊。”銘文之“述”,假借為遂。另見“述”字條。
【釋義】
通“遂”。進。無叀鼎:“王各(格)于周廟,述(遂)于圖室。”周易·大壯:“羝羊觸藩,不能退,不能~。”孔穎達正義:“退謂退避,遂謂進往。”
【字例】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438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