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

 

汉字
字源
(lài睞)洛帶切(赉)

說文:“賚,賜也。从貝,來聲。周書曰:‘賚爾秬鬯’。”

【釋形】

賚,甲、金文無此形之字,集韻:賚,同“釐”。金文之釐,本為。左上部為一手持槌、一手持來(麥),示槌擊“麥”,在脫粒。其隸變所从“來(左上部為麥)”,作“”,或下从貝、或从里皆為一字異構。詳見“”字條。從金文中的形義考之,說文所收、釐、、賚古本一字。氏訓,从“未”聲,釐从“”聲,皆未得。集韻訓“里之切”同“釐”;又“”,集韻“陵之切(lí)”。音釐。漢書·劉向傳:“貽我釐。”顔師古:“釐,力之反。又音來。”又字彙補:“同萊。”可知來、里皆聲符。爾雅·釋詁:“賚,予也。”說文此訓“來”聲當是,亦可證,賚音義全合於“”字,當與、釐古為同源一字,亦應是諸類(異體)字所有“賜”義,便省寫(孳乳)出“賚”字。

【釋義】

(一)賞賜,賜予。敔簋:“(賚、釐)吾圭疐貝五十朋。”尚書·湯誓:“爾尚輔予一人,致天之罰,予其大~汝。”或作“釐”,詩經·大雅·江漢:“釐爾圭瓚,秬鬯一卣。”此用例與說文周書所云意同。

(二)通“禧(,讀xī)”。告神降福。克鼎:“易無疆。”文獻作釐,漢書·文帝紀:“祠官祝釐。”:“如淳曰:‘釐,福也。’賈誼傳‘受釐坐宣室’是也。師古曰:‘釐,本字作禧,假借用耳,同音僖’。”

【字例】

辛 鼎

克 鼎

敔 簋

鄂侯鼎

随便看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438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7 9:3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