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鬳,鬲屬。从鬲,虍聲。”
【釋形】
鬳,甲骨文
、
、
,字與器形相肖,以形表意。金文與甲骨文諸體形同。說文分鬳、甗二字,不確。鬳,為象形,其初均為陶製的蒸、煮器,故从“瓦”,作“甗”。器由上下兩層(或分上下兩個器物)合成,其兩層中間為箄,箄有穿孔。故上部像甑,可蒸食物;下部像鬲,可煮食物。形制有三足圓形、有四足方形。宋人稱為“鬲甗”,云:“鬲其氣,甗能受焉。”
从“犬”者,作
(獻),皆从
(虍)聲,其从虍,亦聲中有意,猶“獻”之从犬。姚孝遂謂鬳、甗、獻,初本同文。字繁增“瓦”,或以字從意,增意符“犬”,表示獻祭的牲品。如卜辭用為進獻,“貞:今庚辰夕用,鬳小臣三十、小妾三十于婦,九月。”(合集629)
【釋義】
炊食器物。見作甗:“見乍(作)
(甗)。”王孫壽甗:“王孫壽
(擇)其吉金,自鑄飤鬳,其
(眉)壽無疆。”
【字例】
.JPG)
見 甗
.JPG)
王孫壽甗
.JPG)
邕子良人甗
.JPG)
商代鬳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