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徵,召也。从壬,从微省,壬微為徵。行於微而聞達者,卽徵之。,古文徵。” 案:原文不通,當從段註改:“从微省”句,改:“从壬,从微省。” 【釋形】 ,金文與說文“徵”古文“”之省攴同。商承祚說文中古文考:“从各从省。各者,異詞也。別異諸官以備王之徵召。”古用為五音之一,讀zhǐ;用為徵召義,讀zhēng同征。史記·樂書二:“聞徵音,使人樂善而好施。”依此可證,“徵”亦爲樂音用字。 何琳儀謂:“金文作(牆盤),疑从刀(刀背有腓子為飾),斜筆表示刀刃所創。指事。與刃造字法相通,‘懲’之初文。”(璽彙3287)、(璽彙345、2)“戰國文字訛變甚距,或加‘口’為之異文,與徵之古文所从基本吻合。,說文失載,唯見於偏旁,許慎以為从微省,殊誤。下从人形,下从刀形。” 劉楚堂墻盤新釋()云:“應為懲之古作……从彳、攵、心,為後來的增繁。” 【釋義】 古代五音之一。曾侯乙鐘中(一)7號:“嘼鐘之衍(徵),濁坪皇之少商,濁文王之巽。”又下(二)7號:“割(姑洗)之羽角,為文王羽,爲坪皇(徵)角,爲嘼鐘之羽下角。”又(二)8號:“文王之羽,新鐘之徵,濁坪皇之宮。”“新鐘之冬(終),濁坪皇之巽,濁割(姑洗)之商。”譚維四曾侯乙墓先秦藝術的珍貴發現中云:“這裏‘濁坪皇’的‘商’與‘少商’,‘濁文王’的‘宮’與‘巽’,‘新鐘’的‘徵’與‘終’,‘濁坪皇’的‘宮’與‘巽’,均為相隔八度的階名。”“在曾侯乙鐘銘文考釋及編鐘演奏實踐中,都證明了鐘磬銘文的階名是以傳統的宮、商、角、徵、羽為主(曾侯乙鐘的音列是徵、羽、宮、商、角),相當于現代簡譜里的1(do)、2(re)、3(mi)、5(sol)、6(lɑ)。‘徵’‘羽’在銘文中寫作‘’‘’,而且銘文中出現了‘宮’(變)與‘’(變徵)二詞,說明當時確實已有了變宮(si)、變徵(fɑ)音,加上前述五音,卽成了宮(do)、商(re)、角(mi)、變徵(fɑ)、徵(sol)、羽(la)、變宮(si)七音。不過,銘文中每逢‘變宮’之音位,卽采用‘徵角’或‘徵’二詞;每逢‘變徵’之位,卽采用‘商角’一詞。” 【字例】
曾侯乙鐘
曾侯乙磬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438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