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 (读niàn) 、 “卅” (读sà )、 “卌” (读xì)分别是二十、 三十和四十的合写数词。《说文》: “廿,二十并也。” “卅,三十并也。” 《说文》无“卌”字。古代算筹用 “丨”表示“十” , 甲骨文、金文最初写作“、 (廿)、、 、(卅)、、、 、(卌)” , 正是两个、三个和四个 “丨”合在一起的形状。金文、石鼓文也写作“、 、、、”。此形当来自远古的“结绳记事”。单个的一结成一小结,十个小结结成一大结,几个大结连起来就是几十。随着“十”逐步写作一横一竖,小篆将三个或两个“十”合在一起写作“、 ”。隶书(秦汉简牍)写作“、 ”。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3519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