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卩”是 “节” 的初文。 “卩” (读jié)字甲骨文写作 “” , 是人在祭祀时跪拜的形状,故有礼节义,是象形字。“节”字出现晚于殷商。周代的金文写作 “” , 用 “” (竹)作形义符, 增加了节段义; “” (即)作声符。成为形声字。秦小篆随金文结构。汉隶书 (帛书和 《曹全碑》 )写作“、” , 成为今文。 今简化字写作 “节” 。 《说文》分作 “卩” 、 “節”两个字,分别称: “卩 ,瑞信也。” 即节符。“節,竹约也。”指竹子的节。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3519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