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司 |
字源 | 司sī 甲骨文1;甲骨文2;甲骨文3;金文1;金文2;金文3;侯马盟书;楚帛书;小篆;隶书 “司” 在《说文》中是个部首字。甲骨文、金文、楚帛书、《侯马盟书》、小篆等分别写作“、 、 、 、 、、、 、 ”。字形变化不大,但释义不一。主张 “司”是“饲养” 者认为上边是倒匕 (匕读bì,饭勺) ,下边是“口” ,合起来表示以勺喂食,故有饲养义。主张“司”是司令(官吏,发号施令)者认为 “司”字上边是手形,手在口上表示大声发出指令。《说文》附议称: “司,臣司事于外者。从反后。” 意思是 “司”是“后” (远古领袖也称作 “后” )的反写,是帮助王管理外部事物的官。后人可能考虑到,无论是饲养(人和动物)还是司令(发号令)都有管理者的含义,故今人多理解为掌管、管理,如司机、司药、司务长等。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
随便看 |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3519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