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文编》68~69页《甲金篆》113页《金文编》103页《战文编》100页《汗简》28页《说文》41页《睡甲》21页
会意字。从辵,从豕。会猪跑而追赶之义。《说文》以为“从辵,从豚省”,不确。始见于甲骨文。豕初文为猪之象形(参“豕”字条)。甲骨文或从止。止﹑辵为义近形符,古文字中常通。甲骨文又有不从豕而从犬﹑兔﹑鹿者,构形之义同,均会追赶之义,不限所逐何兽。可见甲骨文时代的逐字还没有完全抽象并定形。金文及《汗简》中亦有承袭从犬的逐字。逐本义为追赶。《说文》:“逐,追也。”在甲骨卜辞中追赶的对象一般为野兽。《甲》3339:“辛未卜,亘贞:往逐豕,隻(获)?”即贞问追赶野猪是否能捕获。金文中已可用于追人。由本义可引申有驱逐﹑竞争﹑追求﹑跟随﹑依次等意义。“逐逐”形容快速,此读dí。《易·颐》:“虎视眈眈,其欲逐逐。”又音zhòu,表奔跑。《山海经·海外北经》:“夸父与日逐走。”郭璞注:“逐,音胄。”(师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