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s/ziyuan/pu/20134907x2sg.png)
《金文编》158页《汉语字形表》100页《战文编》161页《篆隶表》178页《说文》59页《汉印徵》卷3,11页
形声字。《说文》:“奉,承也。从手,从廾,丰声。”“奉”的初文从𠬞,丰声,可以隶作“”,表示捧承之义。从西周金文到春秋﹑战国文字都是如此。“𠬞”本已是左﹑右两只手,秦文字又累增“手”旁,就成了“奉”。“奉”义引申成为多义词,在捧承义的“奉”旁又增加了一只手,就成了“捧”。“”﹑“奉”﹑“捧”是一字之增益,是表义偏旁“手”不断累增的结果。“奉”与“承”的演变过程很相似,可与“承”字条互参。隶﹑楷“奉”字下部的“”形是“手”旁的隶定,相同的隶定还有“举”字,应当留意。(李守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