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án疑纽、元部;疑纽、删韵、五奸切。
《金文编》625页《说文》181页《睡甲》141页《篆隶表》627页
形声字。《说文》:“顔,眉目之间也。从頁,彦声。”桂馥义证:“眉目之间也者,本䫤字训,今脱䫤字,误属颜下,又失颜字训也。《韵会》:‘䫤,眉目间也。’引《诗》猗嗟䫤兮。”又:“至颜字义见于诸书者,如《广雅》:‘颜,頟也’,《小尔雅·广服》:‘颜,额也’,《方言》:‘颜,颡也。东齐谓之颡,汝颖淮泗之间谓之颜。’《诗·君子偕老》:‘扬且之颜也’,传云:‘广扬而颜角丰满’。……《宋策》:‘为无颜之冠’,鲍云:‘冠不覆额曰无颜’。”据今本《说文》颜之本义为眉目之间,据桂馥颜之本义为额。《左传·僖公九年》:“天威不违颜咫尺,小白余敢贪天之命无下拜。”孔颖达疏:“颜,谓额也。”从古籍用法看,颜之本义确为额。刘钊《古文字构形研究》:“金文颜字作(九年卫鼎),以往分析此形体都以为字从首从彦,其实是错的。按‘’字应分析为从‘面’从‘彦’,‘’乃‘面’字,‘’即‘彦’字初文。从古文字看,彦字最早就作‘产’,从‘彡’是战国时期加上的‘饰笔’。‘’即颜字,即在‘’字上又追加‘彦’声而成。”这是颜字最早的形体结构,《说文》籀文颜字形体也应来源于西周金文,西周时代也许﹑颜两种结构并存。后世废而颜传于世。颜字本义为额头,引申有颜面之义。《诗·郑风·有女同车》:“有女同车,颜如舜花。”(周宝宏)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13864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