卽中國。指周朝疆域的中心地區。何尊:“曰:‘余其宅
(茲)中或(國),自有
(
)民’。烏虖!”古時文獻之“中國”含義不一:或指京師為“中國”。詩經·大雅·民勞:“惠此~國,以綏四方。”毛傳:“中國,京師也。”史記,五帝本紀:“夫而後之~國,踐天子位焉。”集解:“劉熙曰:‘帝王所都為中,故曰中國’。”或指華夏族,漢族地區為中國(以其在四夷之中)。詩經·小雅·六月序:“小雅盡廢,則四夷交侵,~國微矣。”上古時代,我國華夏族、漢族多建都于黃河南、北,因其地為中國。與“中土”“中原”“中州”“中夏”含義相同。初時本指今河南省及其附近地區(卽銘文之“中或”)。據傅斯年考證夏之區域,包括山西南部,卽汾水流域,今河南省之西部、中部,卽伊洛嵩高一帶,東不過平漢線,西有陜西省一部分,卽渭水下游。後來華夏族,漢族范圍擴大,黃河南、北中下游一帶,也被稱為“中國”。晉書·宣帝紀:“潛圖~國”(指立國于黃河中下游的魏國)。甚至把所統轄的地區,包括不屬于黃河流域的地方,亦全部稱為“中國”。十九世紀中葉以來,“中國”始專指我們國家全部領土,不作他用。
【字例】
.JPG)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