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使,伶也。从人,吏聲。” 【釋形】 使,甲骨文 、、,不从人,卽為“史”,甲文史、吏、使、事為一字;金文吏、使、事三義同字。从中,从又(手)會意,從甲文看,中,卽旗幟省之“斿”的部分,之上端為桿頭之杈狀。西周金文上部之“中”与“事”之形同(見事字)。氏族社會,凡遇大事必先立旗建中,集結聚眾,當也為以事“出使”,引申爲“命令、派遣”。戰國金文增从彳,中山王鼎字增从“辵”,表示行施,出使,故从之。權量銘字作从人,是“使”之來源。 【釋義】 (一)出使,使令。卜辭:“己未卜,王吏(使)出。”(合集20345)“乙酉卜,賓貞:吏(使)人于河沈三羊三牛三月。”(粹三六)伯矩簋:“用言王出內(入)吏(使)人。” (二)使用。師簋:“女(汝)敏可吏(使)。”中山王壺:“孝惠,(賢)(使)能。” (三)讓,叫。敔簋:“吏(使)尹氏受。”盨:“勿吏(使)(暴)虐從(縱)獄。”蔡簋:“女(汝)母(毋)弗善效姜氏之人,勿吏(使)敢又(有)(疾)。”末句云:不要發生壞事。 (四)派遣。師鼎:“唯三月丁卯,師旂衆僕不從于方雷。吏(使)氒(厥)友引以告于白(伯)懋父。”此曰:這是三月的丁卯日,師旂因他屬下許多仆官不跟王去征方雷。派了他的僚屬引把這件事告到伯懋父處。 【字例】
師旂鼎
方鼎
守 簋
鎛
中山王鼎
左使車壺
權量銘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438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