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利,銛也。刀和然後利。从刀,从和省。易曰:‘利者,義之和也。’
古文利。”
【釋形】
利,甲骨文
(合集7043)、
,屈翼鵬殷虛文字甲編考釋:“利當是犂之初文。从禾,从刀。其小點當象犂出之土
(塊)也。”從甲、金文从“禾”看,尤顯“禾”穗之狀,構意當是:以刀割禾,其小點正示禾穗已熟收割之籽粒易脫落掉。金文與甲骨文形同,或增“工”,乃表示做活(做工)之義,當是鋒利之義,因以有吉利、順利義。
【釋義】
(一)吉利,順利。卜辭:“庚戌卜,王曰:貞,其利又馬。”(後下五、一五)“無災,利。”(合集31243)神禹銘:“曰:虔宔(主)山麓,女(汝)弼益畐(福),利灷(朕)四行。”史記·高祖本紀:“因與俱攻秦軍,戰不~。”
(二)裨益,利益,好處。
鐘:“福余順孫,參(三)壽隹(唯)
(利)。”商君書·算地:“~出于地,則民盡力。”
(三)人名。利鼎:“利拜頡(稽)首,對揚天子不(丕)顯皇休。”
【字例】
.JPG)
利 簋
.JPG)
利 鼎
.JPG)
師遽方彝
.JPG)
.JPG)
鐘
.JPG)
叔多父盤
.JPG)
神禹銘
.JPG)
利 戈
.JPG)
鳥書箴
銘帶鈎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