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

 

汉字
字源
(ruò弱)而灼切(若)

說文:“叒,日出東方湯穀,所登榑桑,叒木也。象形。凡叒之屬皆从叒。,籀文。”
 【釋形】
 叒,甲骨文,金文亦與甲文同。葉玉森殷虛書契前編集釋:“象一人跽而理髮使順形。”商代亞若癸匜字象形較明顯,上部象人以兩手梳理頭髮之形,髮呈上揚猶顯長的樣子。亞若癸鼎字人之全體側跪狀的圖形清晰,其頭頂標“”,凸顯髮飾,示字之構意。故說當是。疏理頭髮而使之“順”,故為順義。人之頭髮數目繁多,其數不可而知,故後用“若”為“若干”義。西周金文或增“口”旁者,應是今之“若”,卽“諾”字之初文,由說文之籀文其下从“口”,隸變與艸部之“擇菜也”之“若”字形相混。
 【釋義】
 (一)順,吉利。卜辭:“癸酉貞:日月又(有)食,隹(唯)若?”(合集33694)此云:癸酉日卜問:“如果有日食或月食發生,(順利)吉利嗎?”毛公鼎:“虩許上下若否四方,死(尸)母(毋)童(動)。”·大雅·烝民:“邦國~否,仲山甫明之。”:“若,順也。順否猶臧否,謂善惡也。”
 (二)指示代詞。此,這個,這樣。彔伯簋蓋:“王若曰:‘彔白(伯)!’”“王若曰”卽王這樣說。尚書·盤庚:“王若曰:格汝眾,予告汝……”
 (三)減輕或免除罪刑。中山王:“雖有死罪及參(三)(世)亡(無)不若。”文獻作“赦(shè)”,戰國策·齊策四:“有敢去柳下季壟五十步而樵采者,死不赦。”
 (四)族氏名。我方鼎:“亞若。”一說亞為武官,乃製器者私名。
 (五)諾(若,讀nuò)。應答之聲,表示從命之詞。曶鼎:“(則)卑(俾)□(復)令(命)曰:‘若(諾)。’”論語·陽貨:“諾,吾將仕矣。”
 【字例】
 


 

亞若癸方觚


 


 

亞若癸鼎


 


 

亞若癸匜


 


 

亞若癸簋


 


 


 

亞若父


 

己觶


 


 

大盂鼎


 


 

我 鼎


 


 

 鼎


 


 

彔伯


 


 

曶 鼎


 


 


 


 


 


 

復公仲


 

簋蓋


 


 

毛公


 


 

中山王


 


 

兆域圖

随便看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438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7 0: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