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彔,刻木彔彔也。象形。凡彔之屬皆彔。” 【釋形】 彔,甲骨文 、 ,金文與甲文形同,象於深井中用轆轤打水之器形。上象轆轤桔槔,下象取水之容器(象容水皮包狀),並飾有小點為水滴。當卽淥之本字。說文·水部:“漉,浚出。从水,鹿聲。淥,漉或从彔。”淥是彔的後起加旁字。甲、金文借用為麓、祿义。說文所釋未得其本。由水清引申為清澈。張衡東京賦:“於東則洪池清籞,~水淡淡。”韋莊菩薩蠻詩:“桃花春水~,水上鴛鴦浴。” 【釋義】 (一)通“祿”。鐘:“豐豐,受(授)余屯(純)魯、通彔(祿)、永令(命)、(眉)壽、(令)冬(終)。” (二)通“麓”。官名。散氏盤:“人有(司)履田:……豆人虞丂(考)、彔(麓)貞、師氏右眚(省)。”虞、彔,皆官名。說文:“麓,守山林吏也。”國語·晉語九:“主將適螻而麓不聞。”韋昭註:“麓,主君苑囿之官。” (三)通“麓”。地名。宰甫卣:“王來獸(狩)自豆彔(麓),才(在),王鄉()酉(酒)。” (四)古國名。大保簋:“王伐彔子,,氒(厥)反,王降征令(于)大保。”彔伯簋蓋:“王若曰:‘彔白(伯),!自乃且(祖)考又(有)爵于周邦,右四方。’”西周史·第三編:“西周時有彔國,就是春秋時代被楚攻滅的六,原是群舒之一,在今安徽六安。這個部族的首領曾接受周的‘子’爵。周成王時……彔子反叛,周王因而下‘征令’給太保。周穆王時的彔伯簋……周穆王說彔伯的‘祖考有爵于周邦’,就是說彔子(,讀圣)曾接受周王分封的‘子’爵。彔子曾因反叛而受到太保的征伐,但是後來彔國首領仍擔任周的將領,有‘右辟四方’的功勞。”“周王給予彔國首領的爵位,任以為將領,征討少數部族,幫助周王開辟領土,很有功勞,因而所分封的爵位也有提高,彔子只有‘子’爵,彔伯就升為伯爵了。” 一說彔與祿通。國族名。通志·氏族略三:“祿氏,風俗通父:紂子武庚字祿父,其後以字為氏。涇陽有此祿姓,亦出扶風。” (五)宮室名。諫簋:“隹(唯)五年三月初吉庚寅,王才(在)周師彔宮。” 【字例】
大保簋
彔盨乙
彔 尊
彔伯簋
散氏盤
史牆盤
頌 壺
頌 鼎
諫 簋
頌 簋
者鼎
叔多父盤
麓伯簋
宰甫簋
天工開物中的轆轤圖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438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