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彝,宗廟常器也。从糸;糸,綦也。廾持米,器中寶也。彑聲。此與爵相似。周禮:‘六彝:雞彝、鳥彝、黃彝、虎彝、蟲彝、斝彝。以待祼將之禮。’
、
皆古文彝。”
【釋形】
彝,甲骨文
,
,上象被綁之禽鳥形,下以雙手持禽鳥以供之,示以禽獻祭之義。金文承甲文,象被綁之雞,其頭上仰,兩翅反嚮後被綁束,史頌簋字,其爪子反嚮後,極顯。人以雙手捧之,以示供祭之。故甲、金文皆从廾,而金文的右上部从幺,象繩索綁結之環狀,後期金文从幺或
,均表示以繩索綁束。本義為陳牲以祭。吳大澂曰:“楊沂孫說古彝字从雞从廾,彝象冠翼尾距形,手執雞者守時而動,有常道也。故宗廟常器謂之彝。”其説當是。
【釋義】
(一)用為動詞,陳設祭品。蔡侯盤:“用乍(作)大孟姬嬇彝盤,禋享是以,祇盟嘗禘。”
(二)常,經常。班簋:“彝
(昧)天令(命),故亡,允才(哉)顯,隹(唯)茍(敬)德;亡逌韋。”詩經·大雅·烝民:“民之秉∽,好是懿德。”毛傳:“彝,常。”尚書·洪範:“惟天陰騭下民,相協厥民,我不知其∽倫攸敘。”蔡沈集傳:“彝,常也。倫,理也。”
(三)用作名詞,泛稱祭器。
鼎:“用乍(作)日庚寶尊
彝,用穆穆
夜尊
(享)孝妥(綏)福。”韋作父丁鼎:“韋乍(作)父丁彝。”
(四)指酒器。叔
父卣:“
(茲)小彝妹(末)吹。見余,唯用諆(其)
女(汝)。”
【字例】
.JPG)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