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

 

汉字
字源
(níng凝)奴丁切(宁)

說文:“寧,願詞也。从丂,寍聲。”

【釋形】

寧,甲骨文 (2527)、(合集13372),从之宀,象屋內存放器之形,示安寧之義;或不从宀,从皿,从丂會意,卽為說文:“,定息也。血,甹省聲。”其本應从皿,訛為血。皿,卽器物(或為盛食之器);丂,本為墻壁上用斧錘之釘(dìng)釘,卽有固定、安穩義,會為器物擱置在屋內固定的位置,當是安定、安穩義。金文或與甲文同,或增从心,正如朱芳圃殷周文字釋叢云:“古人以心為形主,心安則形靜,故金文增心為義符。”本義為安定,安靜。

()、、寍,從甲文看,是早于寧,盂爵寧簋蓋等字,是旣从寍,又从丂合構為寧,訓“寍”,安也,訓“寧”為願詞,是其引伸義。寧、宁初本非一字,後寧簡化作“宁”。

【釋義】

1.níng奴丁切

(一)安定,寧靜。卜辭:“貞,今夕王(寧)。”(合集24991)“今夕師無禍,(寧)。”(二五二七)毛公鼎:“女(汝)母(毋)敢妄(荒)寍(寧)。”晉姜鼎:“(余)不叚(暇)妄(荒)寧。”左傳·定公五年:“及~,王欲殺之。”杜預:“寧,安定也。”

(二)問安,省視。盂爵:“王令盂寧(鄧)白(伯)。”詩經·周南·葛覃:“歸~父母。”:“寧,安也,父母在則有時歸寧耳。”左傳·莊公二十七年:“冬,伯姬來,歸~也。”杜預:“寧,問父母安否。”銘文云寧鄧伯,亦言問鄧伯安否耳。

(三)人名。寧簋:“寧肈諆乍(作)乙考(簋)。”,是乙考之子。

2.nìng集韻乃定切,音佞

(四)副詞,寧愿,寧可。中山王:“蒦(與)其汋(溺)於人施(也),寧汋(溺)於(淵)。”左傳·襄公二十六年:“與其殺不辜,~失不經。”大戴禮記·武王踐阼:“盥盤之銘曰:興其溺於人也,~溺於淵。溺於淵猶可救也,溺於人不可救也。”

随便看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438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7 3:1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