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巫,祝也。女能事無形,似舞降神者也。象人兩袖舞形。與工同意。古者巫咸初作巫。
,古文巫。凡巫之屬皆从巫。”
【釋形】
巫,甲骨文
(英1957),金文形同。戰國詛楚文之巫字中間“╋”與周圍四畫分裂,作
。甲骨文字典:“唐蘭、郭沫若均以此字(甲骨文)與詛楚文巫咸之巫字同,故釋巫。見唐蘭古文字學導論下編,郭沫若殷契粹編考釋。按其說可從。”陸思賢釋甲骨文中的“巫”字:“巫師的職責是占問祭天地四方,構通神旨。甲骨文的巫字作
,上橫表示天,下橫表示地,左右兩筆表示四方,中間的十字交叉,表示貫通天地四方。”(據內蒙古師大學報1984年第4期)
【釋義】
(一)神祇名。古代以求神、占卜之事,稱能以舞降神的人。卜辭:“癸亥貞:今日帝于巫豕一犬一。”(人二二九八)“
伐辛未于巫。”(合集32234)新編甲骨文字典:巫,“受祀神祇名。”國語·楚語下:“古者民之精爽不攜二者,而又能齊肅中正,其知能上下比義,其聖能光遠宣朗,其明能光照之,其聰能聽徹之,如是則神明降之,在男曰覡,在女曰~。”韋昭註:“覡見鬼者也。周禮男亦曰巫。”
(二)人名。齊巫姜簋:“齊巫姜……”此西周晚期銘,齊國女子,名巫姜,故為齊巫姜。
【字例】
.JPG)
巫□鼎
.JPG)
齊巫姜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