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

 

汉字
字源
(gēng更)古行切

說文:“庚,位西方,象秋時萬物庚庚有實也。庚承己,象人齊。凡庚之屬皆从庚。”

【釋形】

庚,甲骨文,金文與甲文相似。中間从“干(桿),”象有柄的搖鼓之形,庚父辛簋字下部从“丙(柄)”形,當是之證。中間其“干(桿)”之下為之搖柄,其上中間為鼓形,鼓之兩側繫耳錘(或珠墜),以來回轉動,錘球便擊鼓發聲;中間上端是之干(桿)首。子父庚觚字中部為其鼓面,左右兩側繫之鼓錘,更相肖。猶後世俗稱為“撥浪鼓”。如周禮·春官·小師:“小師掌教豉、鼗、柷、敔、塤、簫、管、弦、歌。”鄭玄:“鼗(táo)如鼓而小。持其柄搖之,旁耳環自擊。”可見金文之“庚”,文獻之“鼗”所取代。本義是“更”,古時夜間擊鼓報更,如一夜連五庚(更),這樣一庚(更)接一庚(更),“五更”亦名“五鼓”,故旣有數意,亦有續意。大概緣于此被借為天干之七位而用之,則以“鼗”爲之。說文釋“庸,用也,从用、从庚;庚,更事也。曰:‘先庚三日。’”庸,初本為“鏞”之象形文,詩經·商頌·:“庸鼓有斁”,以此可為旁證。

【釋義】

(一)通“更”,經過。鄂君啓舟節:“逾沽,灘,庚(鄢),庚(或芸)昜,逾灘,庚,……”庚,通更,經過。此銘“庚”字下皆為邑聚名。史記·大宛列傳:“道必更匈奴中。”索隱曰:“更,經過。”

(二)天干第七位。與地支相配用于紀日。彔伯簋蓋:“隹(唯)王正月,辰在庚寅。”五祀衛鼎:“隹(唯)正月初吉庚戌。”

(三)人名。庚嬴鼎:“丁巳,王蔑庚嬴(歷),易(賜)祼貝十朋。”此周穆王(有說康王)時期器,這是說:“丁巳日,王蔑曆庚嬴(姓婦女),賜給她祼璋和貝十朋。”或為氏稱。垣上官鼎:“垣上官庚央。”小邾子後有氏。見路史

(四)通“唐(庚,讀táng)”,地名。庚都司馬敦:“庚(唐)都司馬。”左傳·昭公十二年:“高偃北燕伯款。”在今河北唐縣

【字例】

随便看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438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7 7:0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