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息 |
字源 | 息(xī西)相即切 說文:“息,喘也。从心,从自,自亦聲。” 【釋形】 息,商金文為象意字,象鼻下兩側孔之气出之形。戰國金文从心、从自,自亦聲,與小篆形同。自,卽鼻,古人把心、肺混用,會意為臟肺之气从鼻出,故本義為呼吸。如莊子·逍遙遊:“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相吹也。” 【釋義】 (一)平息事物紛爭,使之安寧。微簋:“公史(吏)微,事又(有)息,用乍(作)父乙寶 (二)歇止,止息。中山王 (三)鄎,古國名。姓姬,在今河南息縣西南。息伯卣:“隹(唯)王八月,息白(伯)易(賜)貝于姜,用乍(作)父乙寶 【字例】 息 鼎 一 息 鼎 二 微 簋 中山王 |
随便看 |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438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