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搏,索持也。一曰:至也。从手,尃聲。”
【釋形】
搏,金文从干,尃聲。意符或从戈,
簋字从“盾”,从干、戈、盾意同,皆為兵器。戴侗六書故引蜀本說文:“干,盾也。”。臣諫簋字易“干”為“⺁”,疑非⺁(yì)字,應為厂,集韻:“籀文作厈。”此取意與干同。搏武鐘字系鳥虫書,疑下从“干”之倒形。本義為搏鬭。
【釋義】
(一)搏擊,搏鬭。不
簋蓋:“女(汝)彶(及)戎大
(敦)
(搏),女(汝)休,弗以我車圅(陷)于囏(艱)。”左傳·僖公二十八年:“晉侯夢與楚子∽。”
(二)通“布(搏,讀bù)”。搏武鐘:“戎
(桓)搏武。”“搏武”疑讀“布武”,禮記·曲禮上:“堂上接武,堂下布武。”鄭玄註:“謂每移足,各自成跡,不相躡。”布武之跨步較“接武”略大,步與步不相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