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晉,進也。日出萬物進。从日,从臸。易曰:‘明出地上,’。”
【釋形】
晉,甲骨文,金文形亦同,借體象形,象兩束矢插入盛器之形。二矢之羽尾皆向上。儀禮·大射云:“幎用錫若絺,綴諸箭。”鄭玄註:“古文箭作晉。”可證晉猶若箭,當有插義、亦有進義。例用為插義,周禮·春官·典瑞:“王~大圭,執鎮圭。”此晉,後作“”。
【釋義】
(一)古代侯國名。周成王封弟叔虞于唐,叔虞子燮父改國號為晉,春秋晉景公時據有今山西大部與河北省西南部、河南北部和陝西一角,地跨黃河兩岸。公元前四世紀中葉晉國爲韓、趙、魏三家所分而亡。晉公:“(晉)公曰:我皇且(祖)(唐)公[()膺]受大命,左右武王,龢燮百(蠻),廣亖(司四)方,至于大廷。”晉侯銅人:“隹(唯)五月,(淮)尸(夷)伐格,晉侯(搏)戎,隻(獲)氒(厥)君(冢)君師,侯(揚)王于(茲)。”此銘記述的是:淮夷進犯格地,晉侯與淮夷搏戰,擒獲淮夷的國君。若此銘於周厲王時世,厲王在位於公元前858年—前842年。史記·晉世家:“庚叔子燮,是為~侯。~侯子寧族,是為武侯。……厲侯之子宜臼,是為靖侯”。“靖侯十七年,周厲王迷惑暴虐,國人作亂,厲王出奔于彘,大臣行政,故曰‘共和’。”從這段記述中,可知晉侯至靖侯是在厲王時世,史書載厲王親征淮夷,東夷、南夷二十六國俱服。其銘文(晉侯銅人)記載淮夷入侵,晉侯與淮夷搏擊而獲勝,與周厲王於公元前845年(周厲王十三年)擊退淮夷入侵相吻合。是否是,尚不敢臆斷。
(二)地名。今山西太原。晉陽令戈:“廿八年,晉陽(令)肖(趙)迲(去)疾。”此晉陽,趙地。趙國前期都城。左傳·定公十三年:“趙鞘入~陽以叛。”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438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