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昔,乾肉也。从殘肉,日以晞之。與俎同意。
籀文从肉。”
【釋形】
昔,甲骨文
、
,从
或
,从日會意。
,象洪水之形,表示洪水泛濫,與日會為那時洪水泛濫之災。金文表意洪水形或與甲文同,或訛作
、
。从
(象株植物形),其下从“田”,表示農作物受災。足證與“乾肉”無涉。古人深受洪水之災害,故造“昔”字以記其災日,以洪水之象形與“日”合體,示“前事不忘,後事為師”。說文訓“乾肉”,當為假借義。从肉,昔聲之籀文“
”字,當為“腊”字,是“乾肉”之本字。實與“昔”不相干,周禮·天官:“腊人掌乾肉,凡田獸之脯、腊。”註:“大物解肆乾之,謂乾肉。薄析曰晡。腊,小物全乾者。”
,段玉裁註:“今隸變作‘腊’,專用諸‘脯腊。’”可證說文之誤。昔的本義就是從前,往日,以往。
【釋義】
(一)往日,從前。卜辭:“昔乙酉。”(合集302)何尊:“昔才(在)爾考公氏,克
玟(文)王。”曶鼎:“昔饉歲,匡衆氒臣廿夫寇曶禾十秭。”此云:先前饑荒的年頭,匡氏的眾及其臣共二十人劫掠了曶十秭禾。鹽鐵論·非鞅:“~商君相秦也。”
(二)人名。史昔鼎:“史昔其作旅鼎。”
【字例】
.JPG)
何 尊
.JPG)
曶 鼎
.JPG)
師
簋
.JPG)
中山王
鼎
.JPG)
卯 簋
.JPG)
史昔鼎
.JPG)
善 鼎
.JPG)
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