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

 

汉字
字源
(zhì致)知義切()

說文:“智,識詞也。从白,从亏,从知。古文。”
 【釋形】
 智,甲骨文(卜辭鹿骨刻辭),其一體从大(形近“矢”,後訛作矢),从子,从甘會意。大,表示成年人;子,卽小孩;甘,此乃同口、同曰,會意為小孩子說話猶成年人之聰明。故本義為有智慧。甲文另一體,不从子而从大,左部从“示”,會為人之口述于“神祀”,以祈告于神明明之,亦為聰明義。
 金文字,與甲文从子、从口、从“大”同,衹是右邊的“子”兩臂上舉呈一橫,是字从“于”的由來。或說智字,與嗣字有因緣關係,嗣,甲文(2518),其上部是智之甲文形,下部从冊,以示有智慧的孩子,可為基業的繼承人。其省去之“冊”,卽是。金文它體則繁飾旣从口,亦从曰,這就取于甲文兩體(一體从口,一體从甘),从子易作于(小篆訛作亏)。抑或“于”有“大”意,猶其从“大”,可看作為兩口、兩大,構意與甲文从大、子同。或說从曰、于、知,知亦聲。宰獸簋字又增“厂(同广)”,凡與“人”有關的字,古文添加“宀”“厂”習見,如“(寡)”“親(寴)”等。徐灝段註箋:“知、本一字。隸省作智。”
 【釋義】
 1.zhì知義切
 (一)聰明,才智。中山王:“事女(如),事愚女(如)智。”毛公鼎:“死(尸)母(毋)童(動)余一人在立(位),引唯乃智。”“無唯正(昏),引其唯王(智)。”此之“引唯乃智”卽“唯引乃智”,意為要充分發揮你的才智。“引其唯王智”,與“唯引乃智”句式相同,謂總憑君王一人的智力。一說此智讀為知。
 (二)氏名。智君子:“(智)君子止(之)弄。”
 2.zhī陟離切
 (三)同“知”。逆鐘:“母(毋)又(有)不聞(知)。”宰獸簋:“(司)康宮王家臣妾奠(鄭)(庸)、外入(內)母(毋)敢無(聞)(知)。”
 【字例】
 


 


 


 

毛公鼎


 


 

宰獸簋


 


 

宰獸簋


 


 

智君子


 


 

逆 鐘


 


 

中山王


 


 


 


 

越王者旨於賜戈

随便看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438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7 3: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