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

 

汉字
字源
(yú于)羽俱切

說文:“雩,夏祭,樂于赤帝,以祈甘雨也。从雨,于聲。,或从羽。雩,羽舞也。”
 【釋形】
 雩,甲骨文,金文與甲文同,从雨,于()聲。曾侯乙甬鐘字作,與說文或體同。集韻:“雩,緝羽也。雩祭所執。”雩祭要執羽而舞,故从羽。靜安說:“,古幣粵字。猶霸之訛為 。”
 【釋義】
 (一)通“與”。
 (1)連詞。善鼎:“余其用各(格)我宗子雩(與)百生(姓)。”毛公鼎:“命女(汝)公族雩(與)參有小子師氏虎臣雩(與)朕()事。”“虩許上下若否雩(與)四方。”此處“雩”在句中,主要作體詞性詞語的連接。毛公鼎前句內兩個“雩”連用,連接多個成份。尤其是後句“雩”連接的是謂詞性的並列成份,“上下若否”猶若“天下(若否)”都是主謂短語。
 (2)介詞。毛公鼎:“王曰:父,雩之庶出入事于外。”銘文選:“之庶,猶言與茲臣庶,亦卽執政的臣王。”
 (二)通“越(雩,讀yuè)”,國名。中山王:“吳人并(越)。”吳人,于公元前494年,“吳王夫差(闔閭的兒子)敗越于夫椒(今江蘇吳縣西南),報檇李(今浙江嘉興縣一帶)也,遂入越。”(左傳·哀公元年)·盤庚上:“其罔黍稷。”釋文:“越本又作粵。”另見史記·十二諸侯年表吳太伯世家
 (三)通“羽(,讀yǔ)”,五音之一。曾侯乙甬鐘中層一組7號:“新鐘之(羽)。”中層二組8號:“文王之(羽)……”周禮·春官·大師:“皆文之以五聲:宮、商、角、徵、羽。”
 (四)通“于”,介詞,“在于”兩個介詞連用。大盂鼎:“在(于)御事。”·唐風·鴇羽:“肅肅鴇羽,集于苞栩。”
 (五)句首語气詞。作冊:“亖(四)月旣生霸庚午。”它銘或作“唯”。作冊大鼎:“隹(唯)四月旣生霸己丑。”
 (六)通“訏(,讀xū)”,大也。叔夷鐘:“氒(厥)行師。”通訏,··溱洧:“之外,洵訏且樂。”:“訏,大也。”方言卷一“訏,大也”。銘文謂壯大行師之聲气也。
 (七)人名。負陽令戈:“十二年,負陽命(令)□(雩),工帀(師)樂休、冶□。”此戰國晚期銘,名負陽縣縣令官。
 【字例】
 


 

大盂鼎


 


 

小臣簋蓋


 


 

靜 簋


 


 

散氏盤


 


 

史牆盤


 


 

毛公鼎


 


 

毛公鼎


 


 

中山王


 


 

曾侯乙甬鐘

随便看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438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6 19:29:15